什么是感觉统合?
什么是感觉统合?
什么是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理论是由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专家爱尔丝博士于1972年提出的。她认为,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 是指人脑将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分析、综合处理,并作出正确的应答,使个体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中和谐有效地运作。也就是积极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感官,从环境中获得不同感觉通路的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使个体与环境接触顺利。
感觉统合失调表现
在了解了感觉统合究竟是什么之后,我们接着来看看感觉统合失调,以便我们判定究竟什么样的个体需要进行感觉统合训练
感觉统合失调是指输入大脑的各种感觉剌激信息不能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形成有效的组合,使肢体不能有效地运作,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学习、运动、生活障碍等。
它分为五大领域失调:前庭感觉统合失调;平衡感觉统合失调;触觉统合失调;本体感觉统合失调;视听觉统合失调。
- 触觉失调表现
包括触觉防御过度(敏感)与触觉迟钝两种情况它影响大脑的辨识能力、身体反应的灵活性、情绪变化的好坏
触觉敏感的常见表现为:
(1)爱哭、粘人、性情孤僻
(2)怕黑、害羞、怕陌生人
(3)害怕拥挤、缺乏自信
(4)挑食、偏食餐饮习惯不佳
(5)胆小不敢表现
(6)吸手脂、无法戒除奶嘴
(7)不喜欢与人肌肤上的亲触、人际关系冷淡,常陷于孤独之中
(8)喜欢固定于熟悉的环境和动作、对新的环境适应能力弱, 对新的学习加以排斥
(9)群体生活不足,喜欢独处
(10)情绪波动大、容易动情
(11)固执、任性、脾气暴躁
触觉迟钝的常见表现为:
(1)小肌肉不够发达、动作不灵活较笨拙
(2)反应慢、容易爱伤害、没有安全感、缺乏自信心
(3)发音不清晰,吐字不清楚
- 前庭觉失调表现
前庭器官与翻、 爬、坐、站、跑等行动有重要关系,控制身体的平衡、方向感、距离的正确掌握,影响着人对重力的感受,利于判断身体与环境的关系。前庭觉的发展水平与孩子的语言,认知,社交,专注,思维等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常见表现为:
(1)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2)做事慢、效率低
(3)敢爬高不敢走平衡木
(4)观测距离不准,左右分辨不良、方向感不明
(5)图形辨识能力差、对拼塔积木都不敏感
(6)协调能力差,动作笨拙,笨手笨脚
(7)语言发展缓慢
(8)喜晕或一直不晕或晕车晕船
(9)写错字、写反字或串横
(10)看书跳字跳行、阅读能力不佳
(11)写字不在框内笔画经常颠倒
(12)看书眼睛容易酸可以常时间看电视
(13)到新的地方容易迷路,方向感不强
(14)排队做游戏容易踩脚
(15)平衡能力差,容易跌倒或撞墙
- 3、本体感觉失调表现
人体肌肉、关节、韧带是本体感觉器官,其发展水平影响着孩子的行动计划,动作协调社交和言语能力
常见表现为:
(1)动作不协调、身体不灵活
(2)行为散漫、做事效率低
(3)坐立不安、姿态不良、无法安静
(4)情绪及行为控制能力差
(5)语言发展不良
(6)毫无原因惧怕某些学科,心理障碍多
(7)站无站像、坐无坐像、缺乏自信、挫折感很多、没有创造力等等
感觉统合训练
以科学有效地运用社会环境和使用各种物理器材为手段,以运用适当强度的外界刺激,有针对性地发展儿童感觉器官功能的协调能力,促进他们大脑神经系统对信息的整合功能,使其以感觉健康发展为目的的综合训练
感觉统合训练的本质是采取游戏形式,使孩子乐于接受,主动参与,同时游戏的项目是个别化、针对性的设计。感觉统合训练因势利导激发儿童对训练项目的兴趣,在游戏中促使儿童坚持活动,协调儿童各种感觉活动的兴奋与整合。因此感觉统合训练不是刻板单调的教导儿童活动,而是生动活泼,符合儿童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游戏训练
(以上就是关于 什么是感觉统合?的详细内容)
评论 丨 共0个
